众所周知,水泥生产是一个合成以阿里特为主要矿物的高温化学反应过程。根据熵增原理和过渡状态理论,水泥工业的固相反应都存在反应势垒,因此须有温度、压力、催化剂等外界条件降低活化能。在水泥工业中,熟料的生成是液相烧结。依据化学反应的观点,在其它条件都相同时,越高的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就能得到较高的合成率;同理相同的合成率,温度越高,反应时间越短。同时根据菲克定律,高温对固相反应的扩散也有很大影响。现代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追求的是优质、高产、低消耗,即较高的反应程度,最低的时间消耗,得到最高的产量,因此在相同f-CaO含量时,更少的反应时间就需要有较高的反应温度。
烧成带温度的提高能够提高熟料质量,因为在烧成带温度较高时,阿里特晶型由MⅠ向MⅢ型转变,MⅢ型早期水化较慢,3d以后浆体致密,强度提高很快,贝利特在高温缎烧及快速冷却使B矿保留活性较高的а‘型,锻烧温度提高使液相粘度降低,有利于Al2O3 溶进铁相 ,形成C6A2F,这样铁相就增加,而剩余下来生成含铝相的Al2O3 就减少了。锻烧温度提高也使A 矿中固溶的Al2O3 增加,从而减少含铝相含。这些都已经得到了国内外研究人员和实际生产的证实。
烧成带是水泥熟料矿物形成,窑用耐火材料经受温度最高,窑内液固两相出现交错反应,是窑皮形成的地方。烧成带温度是影响水泥熟料质量产量的关键因素,而影响烧成带温度的因素很多,例如窑尾温度、喂煤量、煤的热值、一次风量、三次风温、胴体表面散热、出窑熟料温度、熟料产量、入窑物料温度等等。因此如何控制、监测、比较烧成带温度是水泥生产必须考虑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