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山古镇利和商业中心六十层主体结构施工圆满完成
中山市古镇利和305米商业中心,建成后将成为中山市最高的标志性建筑。粤华混凝土公司作为该项目的主要供应商,与总承包单位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一起,通过一个个的考验,攻克了一个个的技术难题,最终迎来主体结构封顶的日子。2017年11月6日进行六十一层梁板混凝土浇筑施工。
(中建三局总承包、中山粤华负责混凝土供应的古镇利和项目混凝土泵送成功)
(300米高度“一泵到顶”,创造中山泵送新高度)
(从300米高处眺望中山风景)
回望过去两年多的历程,740多个日日夜夜,承载着多少的光荣与梦想。建设者们把他乡变故乡,以顽强的毅力和必胜的信念奋战于一线,把蓝图变为现实。
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本项目中在混凝土方面哪些新的突破!
4300 立方米的C55P6高强大体积混凝土
大型高层建筑的承台基础部位,一次性成型体积大,水化热积聚在混凝土内部不易散发,当内外温差、里表温差较大时,便产生温度应力,使混凝土在早期强度较低时容易出现贯穿性裂缝。因此温度和裂缝的控制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上的重点和难点。
本工程基础最大截面高度为4米,混凝土设计强度高,这就要求配合比中的水胶比不能大,否则强度无法得到保证;但胶凝材料多则直接导致水化热大,更是加大了温度控制的难度。通过对大体积结构升温情况的模拟计算,结合国内先进的成功案例,粤华公司配合总承包方完成了一系列研究试验,最终免去预埋冷却水管降温的工序,仍能实现四千多立方米的大体积高强混凝土结构体无危害裂缝的佳绩。
(塔楼核心筒承台厚度达4m,C55P6高强度底板大体积一次浇筑量达到4300m³)
高强度结构构造复杂,钢筋密集
为了满足主体结构的竖向承载能力,高度20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多采用型钢混凝土框架或钢管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相结合的混合结构。所谓的钢管混凝土,就是把混凝土浇筑进一根钢管里,钢管环箍住混凝土;所谓的型钢混凝土就是把型钢埋入钢筋混凝土中。以上两种结构形式都能大大提高了柱子抗压能力及抗屈曲变形能力,从而减小柱子、剪力墙等承重构件的截面积。
本工程国内采用纯钢筋混凝土结构最高的建筑。大楼由外框12根巨型劲性柱和核心筒剪力墙共同构成主楼坚实的“脊梁”, 劲性柱最大截面为2200×2200 mm,剪力墙最大截面为1200×3600mm,内部钢筋密密麻麻。节点部位的钢筋更是纵横交错,这种高密集的钢筋布局使得振动棒振捣不方便,同时作业强度大,这就要求混凝土具有一定的自密实性,减少了反复振捣的次数,可以降低施工的复杂性和混凝土拌合质量出问题的概率。
(主体承重结构体积大、钢筋密集)
(利和C70柱钢筋密密麻麻)
(C70柱外观效果好)
泵送新高度,既要保证黏度又要保证泵送性
超高层建筑施工,对混凝土可泵性要求极高,施工单位要求以“一泵到顶”为原则,一次性将混凝土泵送到300m的高度,其中-1至22层柱为C70混凝土,23至52层柱为C60混凝土,即C70混凝土需泵送至120米高,C60混凝土需泵送至270米高,不但中山市没有干过,整个广东省也是为数不多。
如同水和米的比例决定米饭的软硬口感一样,混凝土的强度取决于水和水泥的比例,即水灰比。为了保证混凝土的高强度,水灰比要控制得最佳;但细集料、水泥等细颗粒量多,会导致混凝土高黏度,在泵送过程中难以形成有效的润滑层,加之泵送高度越大运动阻力越大,较高的黏度也阻碍了施工浇筑和自身的密实性。所以最大的难点在于既要满足高强度要求,又要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粘聚性、保塑性和可泵送性能。
中建三局联合粤华混凝土公司通过吸纳、培养专业技术人才,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为技术顾问,形成的专业技术团队。其中,粤华技术顾问蔡崇发专家,曾在葛州坝集团公司从事混凝土科研工作四十年多,参与国内外多个大型基建项目工程建设,具有相当丰富行业经验。专业技术团队通过多方采集、试验、比对,选定优质原材料,分组平行试配确定并优化配合比设计,多次反复验证等方法,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和各项性能的前提下,最终破解了高强混凝土粘度过高、坍落度损失过快、高层泵送易堵管等技术难题,混凝土工作性能获得一线施工作业人员的高度评价。
(混凝土泵送到300米高楼面)
每一次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粤华混凝土公司都派驻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进行24小时实时跟踪,日以继夜,风雨不改,与中建三局的建设者们坚持奋战在施工一线,以超出常人的毅力和决心,不断挑战极限,完成一个又一个“超越自我”的任务。

(粤华技术人员在工地现场检测混凝土坍落度)
未来,305米利和商业中心不仅是灯都古镇的一张靓丽“名片”,还将成为中山市城市建设的新标杆。

粤华混凝土,地标工程的选择!
公司地址:中山市西环四路十八号
联系电话:0760-88899266,13822741691